当前位置在 网站首页 > 粤商精英

粤商精英

科顺股份创业记:大志有恒,筑百年科顺
时间: 2019-08-02 17:14:19     

科顺股份创业记:大志有恒,筑百年科顺

 

2018年4月20日,科顺股份(300737)公布了自今年1月上市后的首份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在报告中,科顺股份除了向股东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更提出一个宏图壮志——力争成为建筑防水行业全球前三强,实现良好效益,回报股东,贡献社会。

大志有恒,筑百年科顺。这是全体科顺人未来共同的奋斗目标。

科顺股份,诞生于盛产民营企业家的中国顺德,它的创业基因不仅有顺商的低调务实作风,更有大展宏图的壮志激情。科顺在创立之初,就胸怀大志,立下“以解决人类一切防水难题为己任”的企业使命,在云谲波诡的商海航行,矢志击水三千里。

回首科顺的发展历程,并没有波澜壮阔的创业经历,也没有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有的只是对市场的敬畏和对工匠精神的执着与坚持。

务实起步,崭露头角

1996年,32岁的陈伟忠迎来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

当时,他作为水泥制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厂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经常为销售发愁。幸运的是,有他在建筑行业的一些客户兼朋友的有心提醒:顺德、佛山的房地产开发体量这么大,当地却没有生产防水涂料的企业,当地人从外地购进不仅周期长、成本高,质量也没有保障,你是否可以考虑一下这个行业?这样不仅避开了原行业的激烈竞争,而且满足了市场需求。

有着极强商业嗅觉的陈伟忠对这个建议表现出极大兴趣,经过思考和调查,很快就开始组建团队,并于1996年10月创办顺德市桂洲镇科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科顺股份的前身)。只不过没想到的是,这个行业他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建筑防水也从当年可有可无的行当发展成一个具有2000亿市场的大行业。

科顺成立之初,陈伟忠提出低调务实的品牌定位,专业扎根在建筑防水领域;此外,确立了“以解决人类一切防水难题为己任”的企业使命,并注入科技、质量、服务等内涵。正是由于这种沉稳作风和战略远见,为科顺指引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1997年1月份投产的小黄圃厂,仅用4个月的时间便生产出顺德第一桶环保型聚氨酯防水涂料,年产量约5000吨。

1998年,公司就加大投入了卷材生产线,这是那时的第一条先进防水卷材生产线。同时,小黄圃厂的厂区面积从3000㎡增加至10000㎡,年产量随之增加至15000吨。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科顺开始在防水行业里崭露头角。

进入21世纪,陈伟忠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看到全国产能布局的重要性,先后在江苏昆山、北京平谷设立了两大生产基地,完成了从偏安一隅到辐射全国的转变。

快速前进,内修外练

2017年,科顺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建筑防水材料研发、制造、销售、技术服务和防水工程施工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副会长单位,旗下拥有12家全资子公司及7家销售分公司。

产品结构上,除了现有工程防水品牌“科顺”,还有民用建材品牌“依来德”、堵漏维修品牌“筑通”及金属屋面防护品牌“铂盾”,产品涵盖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两大类100多个品种,一站式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多个国家与城市标志性建筑、市政工程、交通轨道工程、住宅商业地产及特种工程等领域。

和科顺保持合作的经销商、地产客户、市场项目等都知道,多年来科顺一如既往地保持不断优化,管理上推陈出新,品质上从符合国标成长为国标和规范的参编者。科顺多年来得到了恒大地产、碧桂园地产、万达地产、金地地产、华夏幸福、深圳地铁、广州地铁、奥运项目、奥体项目、核电、机场、高铁、水利等多领域客户的高度认可。正是这些客户的信赖和支持,不断地将科顺股份在这20年间,从“崭露头角”蜕变成为全国前三强企业,推进了跨越式发展时期。

事业的发展步伐加速了,如何推动企业稳健前进,陈伟忠依然将质量和诚信等关乎企业生产的要素列为必须坚持的根本。

2012年,陈伟忠在阐述科顺今后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时指出,科顺在新的5年规划中要实现新一轮腾飞,除了硬件上要具备条件, “软件”建设也不容小觑,须同步加强。科顺已经是行业一流品牌,但还远远不够,品牌的内涵和外延要跟上企业的发展。他提出,科顺品牌将包括技术科顺、诚信科顺、服务科顺(简称“三个科顺”)三大内涵。

何为“技术科顺”?就是继续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与国内外的研发机构共同合作,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力量,优化技术团队,丰富技术人才、强化公司的技术改革和创新。

“诚信科顺”则指的是企业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健全的管理机制。这种诚信不仅仅是针对企业本身,同时也包括对供应商、对销售商、对员工、对合作伙伴的诚信培养。

“服务科顺”,陈伟忠解释,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建立可以直接面对客户、面对业主的服务窗口。二是服务速度和效率的提升,建立相应的制度条款,对客户反映的问题及时地、最快速地予以回复和解决。

“三个科顺”的确立,意味着科顺经营价值观的继承、创新、发展和升华。

攻坚克难,华丽上市

从成立到上市,科顺走过21年历程。对于这家有着浓厚马拉松情怀的企业来说,“21”或许只是半马的功力。

科顺股份总裁方勇在上市酒会上如此表示:“从1996年10月成立到公司上市,科顺历时21年,相当于跑完了一个半马。但跑过马拉松的都知道,半马不叫马,全马才是马。我们才刚踏上全马的赛道,未来我们科顺还要跑完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

即使如此,这次“半马”的艰辛也是令人深刻的。董事会秘书毕双喜在一篇回顾上市历程的文章中,有这样的一组数字:

“各地政府部门为科顺集团20个主体出具的守法证明累计超过700份;

“三次财务走访核查,每次走访超400个以上客户、供应商和工地,每次分5个小组,每组行程1万公里以上,每次耗时20天以上;

“尽职调查的底稿超过75,000页;

“申报文件,一共编制并提交了约300份文件,其中:

招股说明书5版,每版31万字;反馈意见回复3版,每版44万字;审计报告4版,每版24万字;法律意见书6份共24万字;

“与近400名股东多轮沟通,电话、邮件、面谈、快递资料。

伴随着数不清的加班和不眠之夜,查阅资料、仔细核算、逐字撰写、激烈讨论然而以上所有的工作细节,都绝不允许出现任何一丁点的错漏。

对于公司上市的创举,董事长陈伟忠特别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科顺股份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这是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刻,也是我们的一个里程碑,承载了我们全体科顺人的梦想。

陈伟忠表示:“大志有恒,筑百年科顺!企业上市后,我们将严格按照上市规则要求,保持公司的透明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用好募集资金,规范公司运作,以持续、健康的发展来回报客户、回报股东、回报社会!”

文化和谐,人才融合

事业做大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那么该如何汇聚人心,如何吸引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越发显得重要。

公司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打上创始人的烙印。科顺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烙印着创始人陈伟忠“低调务实、实事求是”的做事风格。

对于“人才管理”一词,陈伟忠更倾向于“人才融合”,他认为科顺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平台,他的作用就是搭建好这个平台,把目标一致的人才“聚”在一起,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快乐地工作。

所以早在2000年,在科顺创办3年多的时候,陈伟忠就引入职业经理人,这个举措当时在行业内仍然少见。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科顺的经营视野从区域面向全国,从“坐商”转变为营销。同时,陈伟忠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投资人和服务员”的身份。

2010年,科顺第一次面向高管经营团队实行股权激励;2012~2016年,科顺的股权激励又先后实施了4次,对象进一步扩大,涵盖了中层的各类骨干员工。2017年,科顺推出“奋斗者”计划,凝聚力量共创事业。

为了让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企业,科顺制定了多项措施筑巢引凤,构建“人才磁场”,在工资待遇、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都考虑周到,用事业发展激情吸引人,用真诚沟通打动人,用细致服务感动人。

科顺以奋斗者为本,力求每位员工都能在公司提供的广阔平台上得到充分的成长和人文关怀。“科顺学院”每年开展逾百场理论及拓展培训课程,为企业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公司有着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企业内刊《科顺人》,是公司上下的精神食粮。

科顺防水在发展的路上,始终不忘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司及员工积极组织或参与如无偿献血、校园公益补漏、灾区捐款、赞助学校足球联赛、慈善竞拍、敬老院慰问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