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网站首页 > 年会专题

年会专题

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发展机遇 ——广东省投资发展促进会会长、 广州海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明智
时间: 2019-08-02 16:58:35     

广

 

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发展机遇

                                ——广东省投资发展促进会会长、

广州海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明智


    世界三大湾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能发展得那么好,引领全球?并非靠规划发展起来的,如纽约湾区, 最初靠农产品交易和传统工业,最后上升到金融服务业,本来是为工业和港口贸易服务的,最后发展到成为全球的金融产业霸主;如东京湾区,有港口、贸易、服务业的小湾区,也有制造业的小湾区;如旧金山湾区,当年是靠传统的制造业,比如服装等,为何发展得这么好?任何产业都有成长到衰落的必然过程,这个时候就需要创新,旧金山湾区抓住了世界信息化浪潮的机会:早年时,全球发明了晶体管的人肖克力,从东部带了 7 个最牛的人到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孵化器,开始创业,从晶体管到半导体,有了半导体就有了硬件技术,就产生了软件,像微软,软件成本更低,再到互联网。这绝对不是规划出来,而是抓住了世界历史信息化发展的浪潮。

在中国来说,当前的三大湾区:粤港澳、上海、环渤海,分工非常明确,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产业链优势。比如 80 年代初的三来一补、服装业,全国各地坐绿皮火车来广州采购鞋、帽、衣服等,但广东没进一步抓住机会, 发展到今天,广东的鞋衣贸、家电到现代消费类等走在全国前列, 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如果搬到美国去,如何配套?比如做电源的, 最好配套就在顺德,制电器的企业都在顺德,一定能控制最好的成本。当年的戴尔,自己做组装,要求配件厂家在方圆 10 公里内建厂,产品必须 2 小时内送到生产线来,非常高效的制造和物流体系,所以当年戴尔发展得非常好。但是有个大问题,光靠一家支撑成熟的配套和产业链怎么行呢?PCT 所有的东西产业链配套都在珠三角,要生产这些,离它很远,物流成本,时间成本怎么行?广东总想主动升级,把传统的东西赶跑,这是非常错误的,政府应该做的是把传统产业的升级刚需留下来。

    此外,在政策制定上,政府还应转变观念。比如,环保问题, 应该由政府补贴,而不应推给企业,比如做 PCB 板 的硫酸,不能处理的就关停,能不能建处理厂区,建设备集中起来处理呢? 政府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高速公路能不能免费?政府收回来, 比补贴某个企业更好,而且是普惠的。又比如不应对某个地区进行政策优惠,而是做产业的优惠力度,如 AI,在全国哪个地方做都可以,不一定在深圳!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应思考:1、如何为产业链降成本。2、香港定位,人民币国际化,能不能放香港?让人民币国际化非常重要;利用香港的资本市场,低廉的资金成本进入珠三角,传统的物流已经没有优势,一定会被内地取而代之。3、给自由空间, 区域可以发展得很好,比如深圳。

那么,作为企业如何操作?如何利用现有的政策,市场的触觉,做左侧交易,才是分享!现在看到的市场推崇的是右侧交易。现在推的科创板,如何理解?什么叫科创板科?创板的定义就是执政党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定义!科创板第一个要求是“注册制”,注册制就是市场化,是市场逼出来的政策,不得不走市场化。为什么叫科创?高科技+实业,广东省推荐的首期两家,都是实业, 高科技,未来,企业一定要抓住三个点:1、市场手段;2、创新;3、做实业。对中国未来是充满信心的。中国最大的风险就是负债高,去年的去杠杆走偏了现在不敢做,那解决负债怎么办?四大银行成立资产公司,做股权投资、直接投资。据说招行六七万亿,会拿1 万亿出来做资管,四大行都会拿钱出来成立资管公司,这就是中国的未来。股权投资才是中国未来的投资,企业家一定要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会,而最高端的就是创业投资,硅谷投资模式就是金字塔的最顶端。